在陽城縣潤城鎮(zhèn)上莊村南的山峰之上,有一座寺廟,名曰“爐峰院”,因此山酷似廬山香爐峰而得名。
爐峰院后兩側(cè)對稱地長著兩棵古樹,樹皮花白,旁枝橫逸,如少女般玉臂輕舒,伸向古剎,風(fēng)姿綽約。四周還生長著另外8株形態(tài)各異的古樹,枝干蒼勁,視之斑斕如白龍,很有一股子仙風(fēng)道骨的氣勢。
此樹名為白皮松,別名白骨松、三針?biāo)伞Ⅲ待埶、蛇皮松,是我國特有樹種之一,針葉三針一束,是東亞地區(qū)唯一的三葉松。生長于此的白皮松古樹群,平均樹齡600多年,全國少見。
“我小時候常在白皮松下玩耍,撿松籽吃。打我記事起這些樹就長得非常好,枝繁葉茂,現(xiàn)在更是我們上莊古村的一大風(fēng)景。”上莊古村村民王斗亮說。
上莊古村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國光的故里,王國光歷明嘉靖、隆慶、萬歷三帝,官至“天官”吏部尚書,因此,上莊村又叫天官王府,現(xiàn)已開發(fā)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(qū)。每日里,白皮松收獲著游客們或欣賞、或驚嘆的目光。
王國光曾用“玉質(zhì)龍鱗”形容這些白皮松,其樹花紋美麗,每年會呈不規(guī)則鱗片狀剝落。白皮松樹齡超過百年以上才能變成雪白色,相傳白皮松是太上老君身邊的白鶴所化,每逢秋冬季,正在褪皮的白皮松如同穿上了羽毛做的外衣,因此它又有一個極富靈氣的名字——白鶴松。
據(jù)上莊古村村民王斗亮介紹,相傳王國光少時命運坎坷,7歲那年母親去世,家貧買不起棺木。幼小的他跪在靈前哭時,忽然想到了山上的白皮松,便拿著斧頭上山,想砍下為母親做棺木,不料斧頭砍在樹上竟毫無反應(yīng)。年幼的他坐在地上哇哇大哭,本來春天無松果可撿,此時,一陣微風(fēng)襲來,樹上竟掉下許多。他趕忙擦干眼淚撿起,把松籽變賣,才給母親買了一口棺木。
光陰如斯,世事滄桑,白皮松卻依然屹立于此,靜靜地守護(hù)著這方土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