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 高春鴻 短短不到5年的時間,在遠離家鄉(xiāng)千里之外的云南麗江,從一名普通游客到一個老麗江,從一名打工者到如今已是坐擁一家客棧、一家銀器店、兩家旅行社的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者,年僅24歲的王濤,過著我們大多數(shù)人向往卻止于踐行的生活。
如果不是親耳聆聽,親眼所見,有誰又會相信,這是一個生于1993年的90后晉城小伙白手起家所創(chuàng)造的奇跡?
可事實是,這的的確確是真實發(fā)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。
A 一次旅行,愛上一座古鎮(zhèn)
2012年6月,年僅19歲的王濤從山西管理職業(yè)學院畢業(yè)了。因大學所學是物流管理專業(yè),他很快就入職于太原的一家物流公司,成了一名小職員。
在王濤的記憶里,那半年的時光,每天不分晝夜裝貨卸貨,窩在公司大院小屋內(nèi)黑白顛倒的日子很瑣碎也很辛苦,更要命的是,他根本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和出路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就是“不知道自己每天究竟為什么而活”。而這樣的日子,總讓他有一種“心慌”的感覺。
直到2013年初的一個下午,回家過年休假的王濤約了幾個朋友一起打籃球,沒想到,剛打了一會,天空竟然飄起了雨。于是,他們決定到附近的一家網(wǎng)吧避避雨。朋友們聯(lián)網(wǎng)玩起了游戲,瀏覽貼吧的王濤就這樣無意中被吧里一位網(wǎng)友在麗江旅游時拍攝的一組照片深深地吸引住了。湊巧的是,當時電視劇《北京青年》正在熱播,早已因劇中主人公重走青春的故事情節(jié)蠢蠢欲動的一顆心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出口。
一組照片,一部電視劇,就這樣促成了決定王濤人生命運的麗江之行。
第二天一大早,帶著全部家當——500多元現(xiàn)金和一張存有3000多元的銀行卡,趁父母親早晨外出鍛煉的空當,王濤瞞著家人,不辭而別了。而這一路上,大巴、飛機、火車,從晉城到鄭州、昆明、大理最終到達麗江,整整折騰了一天多的時間。當王濤真實地站在麗江古鎮(zhèn)的石板路上,呼吸著這里特有的清新空氣,感受著期盼已久的那份自由時,所有最初獨自一人離家遠行的矛盾,以及電話向父母親報平安的忐忑,頓時全部化為了烏有。而接下來的一周時間,每天睡到自然醒后逛街泡吧喝酒的瀟灑愜意,感受著香格里拉、玉龍雪山等美景帶給他的震撼。
一場旅行,就這樣讓王濤愛上了這座古鎮(zhèn),更讓他做出了一個誰也沒有料到的決定:留下來,在麗江,活出向往中的那個自己。
“麗江,它是神奇且又神圣的。一千個人眼里,有一千種麗江。而我眼中的麗江,它是自由的,平等的。我們從天南海北相聚于此。我不認識你,你不了解我。我們就這樣相逢。”這是王濤在一篇文章中描述麗江古城的一段話。而正因此,也讓他的心終于找到了根。
B 從一名打工者,到坐擁四家店的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者
不大的小屋,一張桌子,一臺電腦,那年的大年初一,舉家團聚的歡慶日子,作為麗江一家旅行社第一天正式上崗的門店接待員,王濤是在接待游客的忙碌中度過的。很快,他就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良好業(yè)績成為同業(yè)人員中的佼佼者。
為了積累豐富的旅游業(yè)經(jīng)驗,擴大自己的人脈,王濤當過導游帶過團,還干過出納、計調(diào)等。就這樣,經(jīng)過不斷努力和打拼,2014年4月,王濤和當?shù)嘏笥押匣镩_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旅行社,到2015年事業(yè)頂峰時,達到7家分店的輝煌。2016年3月,他又籌資和朋友合伙開辦了一家銀器店,兩個月后,獨資開辦了自己的客棧。如今,在麗江古鎮(zhèn),年僅24歲的王濤已是坐擁4家店的老板了。
“每當有人問我當初為什么來這里,我總是開玩笑說‘中毒太深了’。因為我眼中的麗江,是神奇而又神圣的。是自由的,平等的。在這里,我們可以任性地做自己,做最好的自己。這,或許就是麗江的魔咒。”寥寥數(shù)語,可見王濤對麗江的感情之深。
“中毒太深”,王濤所言并不夸張。創(chuàng)業(yè)之難,他更是深有體會。
初到麗江打拼,王濤一點也不輕松:每天從早8點一直要干到晚上11點半的高強度工作,每晚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,整整8個月沒有脫過衣服睡覺的尷尬,從來不能吃一點辣來到麗江后只能天天吃麻辣火鍋的不易,并沒有難倒王濤?2013年8月,他想自己獨資在麗江古鎮(zhèn)開一家旅行社,卻因種種限制處處碰壁,這一次,走投無路的他選擇了逃離麗江。
為了排泄心中的郁悶,王濤踏上了和1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(wǎng)友從麗江徒步到西藏的驚險之旅。
“一天晚上,我們在河里的一個孤島上搭帳篷露宿。沒想到,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漲起來的河水困住了,因為信號不好,這一困就是四天三夜。再加上沒有思想準備,帶的食物僅夠維持兩天,救援人員發(fā)現(xiàn)我們時,人幾乎都虛脫了。”在經(jīng)歷了被水圍困在孤島上受凍挨餓的四天三夜,一路上隨時都可能被泥石流砸中等生死考驗,3個多月后,歷經(jīng)坎坷的一行人最終只剩下3人成功到達了拉薩,這其中就有王濤。
可從拉薩回到晉城還不到一個月,王濤就坐不住了,他決定重返麗江,回到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地方。不過,這一次的返回麗江之旅,他同樣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模式:他要從晉城徒步走回麗江。
“冥冥之中,我在告訴自己,如果我成功了,旅行社一定能開成。”回憶往事,王濤感慨萬千。
相比西藏徒步之旅,王濤這一次收獲更多的,是感動和快樂。當他從曲沃徒步到達侯馬時,天已經(jīng)黑了,于是他打算在侯馬火車站搭個帳篷過夜。沒想到,卻被三位好心的大爺攔住了。他們擔心不安全,還湊了80元錢給他當路費。而這一路上,他還遇到了曾經(jīng)一起去西藏的驢友,在都江堰、汶川、九寨、成都等地,大家還一起擺過地攤賺過生活費。
一路行走的歷練,也漸漸解開了王濤心頭的疙瘩。既然不讓獨資開店,那就變通一下,找當?shù)嘏笥押匣锇。∷悸非逦,一切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。2014年4月1日,王濤的第一家旅行社在麗江古鎮(zhèn)開業(yè)了。而這次,他同樣是瞞著家里的,直到7月份,奶奶和姐姐來麗江旅游,這個消息才傳到了父母耳朵里。從那以后,王濤說,自己才算是在麗江扎了根。
C 給晉城人打造到麗江旅游的大本營
麗江,這個名字,已經(jīng)成為不少人的一個夢。在那里,天是低的,人是懶的,連滿街跑的狗狗,都看起來舒適得讓人妒忌。如今,在麗江待了5年的王濤,已經(jīng)深深浸染了這種慵懶的氣息。
“來麗江越久,對這個地方的理解就越深。在我看來,麗江不僅是一個地名,也不僅是一個景區(qū)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對待生活的態(tài)度。在這里,遇見自己,遺忘過往;在這里,可以一次次跳出生活,挑戰(zhàn)自己;在這里,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盛情邀請,可以素顏以待,也可以激情相擁。”談及麗江,王濤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。
“在麗江,有一家小客棧,慵懶地睡到自然醒是這里的招牌!窩在院子里,陽光、書和發(fā)呆是這里的特色!我是王濤,我在麗江等你!”這是王濤為自己的客棧——淺忘小筑設計的廣告語。而事實上,開業(yè)一年來,這里的確成了不少晉城人到麗江旅游的根據(jù)地和大本營。
百善孝為先,對于中國人來說,舍棄過去時,最難過的一關,就是家人。“如能如夢歸故里,又有誰愿望明月。”這是去年中秋節(jié),和朋友一起吃完晚飯行走在回客棧的路上,王濤望著天上的明月所做的一首詩中的兩句。這些年,獨自在異鄉(xiāng)打拼的日子,王濤回家的次數(shù)更是屈指可數(shù)。每每有家鄉(xiāng)人來,說著家鄉(xiāng)話,一桌美味的飯菜,一場徹夜的長談,一次短暫而舒適的相處,也成了王濤最幸福的時刻。而每每和別人聊起慈祥的奶奶,開明的父母親,王濤更是心懷愧疚。他說,正是因為他們的關懷和教育,有了上小學時就勤工儉學的歷練,才讓他有了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動力和勇氣。
而短短不到5年的時間,從一名游客到一個老麗江,從一個打工仔到擁有四家店面的老板,年僅24歲的王濤過著我們大多數(shù)人向往卻止于踐行的生活。
這不僅需要勇氣,更需要智慧和魄力,而王濤做到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