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教育問題長期困擾家長,本報記者調查
記者調查 市區(qū)幼小銜接班招生非;鸨
根據(jù)教育部門的相關規(guī)定,幼兒園不能提前學習小學課程。但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直接幼升小后不適應,假期里都會選擇幼小銜接班讓孩子過渡。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,各種幼小銜接班應運而生。
暑期生活已經開啟,各類培訓機構都進入招生收尾階段。7月3日11點半,記者在市健健幼兒園門口看到,除一些正在等待接孩子的家長外,還有一些派發(fā)傳單的人,他們是一些幼小銜接機構的工作人員,正在校門外招生,F(xiàn)場,不時有家長向他們咨詢教學情況。
記者走訪了市區(qū)幾家幼小銜接班發(fā)現(xiàn),報名異;馃幔踔劣屑议L提前一年就給孩子報了名!拔覀冎辉谑钇陂_設幼小銜接班,一次開3個班,一個班12人,持續(xù)一個月的時間。目前已經處于滿員狀態(tài)。我們的老師會教授孩子拼音、數(shù)學,還會糾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筆姿勢,以游戲和探索為主,而非強制灌輸!笔袐D女兒童文化中心的一家托管機構的周老師說。這家機構的幼小銜接班每人收費800元左右,招生信息發(fā)出后,3個班的名額很快就被搶空,非;鸨。
除此之外,記者還采訪了市區(qū)幾家這種機構,一個月的課程,少則600元,多則上千元,基本都不發(fā)愁生源。
家長迷茫 “提前學”有人支持有人反對
關于“上幼小銜接班”這一話題,記者采訪了解到,有的家長覺得很有必要,有的家長則認為“不用那么著急”,讓孩子慢慢適應小學生活。
袁女士的兒子9月份就要上一年級,“提前學,我認為很重要。我曾聽朋友說,他的孩子因為沒有上幼小銜接班,上了一年級后,發(fā)現(xiàn)跟不上課,他們班有80%的孩子都上過幼小銜接班,所以老師就是按著這80%的孩子的來上課,一些沒有提前學過的孩子很吃虧!蓖跖康暮⒆釉诶霞疑系挠變簣@!坝變簣@老師也不教拼音、數(shù)學等。今年孩子就要來市區(qū)上一年級,擔心孩子跟不上,所以給孩子報了個幼小銜接班,讓她提前適應!蓖跖空f!拔覂鹤釉谟變簣@就知道玩了,我怕他在教室坐不住。報個班收斂一下,希望可以讓他快速適應小學生活!眲⑴空f。
采訪中,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不需要上幼小銜接班,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學習。
“9月,我兒子就要上一年級了,但我并沒有給他報幼小銜接班,我希望孩子可以順其自然地學習,不要過早感受到學習的壓力!辟R女士說。
“我大孫子去年就上了幼小銜接班,我們以為上了一年級能跟著上課,可沒想,開學沒多久老師就告訴我們,孩子拼音學得不扎實,和學校教的發(fā)音不一樣,還得重新糾正,適得其反!标惻勘硎荆驗閷O子上了幼小銜接班后,并沒有效果,所以不會讓孫女再去上幼小銜接班。
“孩子剛開始上一年級,肯定會不適應,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的習慣,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績!睆埮扛嬖V了記者她的教育態(tài)度。
老師支招:培養(yǎng)孩子的習慣比“搶學”重要
“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識字量、拼音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,雖然不精,但是也接觸過。假期只需要家長多陪孩子閱讀一些帶拼音的讀物,在閱讀的基礎上既鞏固了拼音,還能增加識字量。而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則沒學過,家長如果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的話,可以適當?shù)亟佑|一下,自己在家教點簡單的,或者幼小銜接班也是可以的!蔽沂幸晃灰荒昙壚蠋煴硎,幼小銜接需要因人而異,畢竟孩子們的成長還是要順應自身的天性,以孩子應有的學習速度去學習知識。
“我市大部分幼兒園在大班時孩子都會接觸到簡單的拼音和數(shù)字,都有一定的基礎,所以家長也沒必要太糾結上不上幼小銜接班。假期可以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的一些習慣,比如:早睡早起、與他人友好相處、學會傾聽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、整理自己的文具、專注力的培養(yǎng)等,這些都是孩子上一年級后會存在的一些問題,我覺得這些好習慣的培養(yǎng)遠比知識的灌輸要好得多!绷硪晃粡氖露嗄杲逃睦罾蠋煴硎,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,20以內的加減法會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有所涉及,所以家長不必擔心,雖然拼音學習在幼兒園不會教學,會成為小學一年級學習的難點,但只要孩子遵循老師的教學、家長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孩子還是會很容易掌握難點,學會拼音的。
在這里,希望家長可以舍棄“搶跑”心態(tài),按照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幼小銜接方式,暑期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,讓孩子在快樂度暑假的同時,充分做好成為一名小學生的準備。
而為孩子做好銜接的同時,家長也應該盡快完成轉型。家長首先要做不焦慮的家長,不要過度強調‘上小學了要好好學習’‘等你上了小學,你就沒時間玩了’等,不要讓孩子對學校產生恐懼感。幼小銜接這一階段會有興奮期、壓力期和適應期,短則幾周長則幾個月,但不管多久,家長都不能隨著孩子的“適應”而懈怠,要深入了解孩子,幫助他們養(yǎng)成好的習慣。
記者 李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