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 杜艾戎 房產中介是房地產產業(yè)鏈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房地產商品房生產、流通和消費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橋梁,涉及整個房地產開發(fā)價值鏈,包括代理銷售、營銷策劃、房產按揭等業(yè)務,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據市住建局信息,目前,我市備案登記的房地產經紀機構有16家,未備案登記的有18家。總體來看,我市房產中介正處于深度調整凈化期。
“夾縫”中成長
“2005年,我創(chuàng)辦了‘盛世家園’房產中介。不瞞你說,很長一段時間都是‘黑戶’,直到2006年3月,我才完善了相關手續(xù),辦理了中介證。”說起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,盛世家園創(chuàng)辦人靳名南啞然失笑:“不是我不辦理相關手續(xù),實在是監(jiān)管機構沒有出臺相應監(jiān)管細則。”
靳名南告訴記者,房產中介包含房地產評估、房地產經紀、房地產咨詢,涉及到房地產一級市場、二級市場甚至三級市場的評估、咨詢、經紀、市調、策劃、推廣等方面。狹義的房產中介特指房地產經紀,主要從事一二手房地產的策劃、銷售、代理、居間等服務。
“從門類上來講,房產中介機構一般分為品牌連鎖店、寫字樓中介、寫字樓+門面連鎖、獨立門面等幾種。”靳名南說:“有段時間,隨著二手房中介的急速擴張,行業(yè)泥沙俱下、亂象叢生,‘名聲’很是不好。樓市降溫后,房產中介也經歷了沉淀痛苦期,大浪淘沙似的淘汰掉一些機構。現在,老百姓基本上接受了這個行業(yè),但美譽度并不高。”
相比盛世家園的主動進軍,樂橋則是一個被動選擇的過程。“進入房產中介市場,純屬偶然,是被推入的。”樂橋總經理常保軍告訴記者,做房產中介之前,樂橋在2001年就有注冊,但只做商場柜臺、飯店、門面出租轉讓等。后來,黃華街改造有了大批量的回遷房,不少回遷戶到自己的店面登記房屋售賣信息,不知不覺便走進了房產中介市場。
常保軍說,2012年至2013年,房產中介的確“火爆”了一把,但隨后就進入了瓶頸期。特別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下,小中介的劣勢越來越明顯,交易者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能選擇去找實體房產中介,加上樓市的冷清,使依靠中介費生存的小中介空間越來越小。不過,通過房產中介租房有擔保,安全系數會更高,出了問題也有保障,這是房產中介的優(yōu)勢所在。
樓市“助推器”
“房產中介生意好不好,‘樓市’是晴雨表。”靳名南說,盛世家園生意最好的時候,開有9家分店,但隨著“樓市”遇冷,他們通過末位淘汰制淘汰了幾家分店,現在只剩下3家分店20多名員工。
靳名南認為,房產中介能否生存下去,純粹是一個市場選擇行為。
2006年4月盛世家園總店開張后,做的第一單生意是一家樓盤的銷售代理。“當時,開發(fā)商和我是老鄉(xiāng),之前并不認識,也是第一次做房地產,經過短暫溝通交流后,雙方對市場的看法相近且實際,當即拍板讓我代理他們的樓盤銷售,最大的理由就是我給他講什么他都能聽得懂,沒那么多條條道道,這是我在市場淘到的第一桶金。”靳名南自豪地說,這個樓盤項目是盛世家園在本市做的第一家代理。
之后,盛世家園生意不斷擴張,2008年開到9家連鎖店,分直營店和加盟店兩種形式。“其實,不管直營還是加盟,都是合伙制,都各有優(yōu)劣。前者容易存在做私單情況,后者則存在合作縫隙,合伙人很難和你一心一意做事情。索性,我們后來只做承包店。”靳名南感觸地說。
“一手房和二手房,也就是批發(fā)和零售的關系。”常保軍告訴記者:“樂橋以二手房買賣為主,也有租賃、按揭貸款等業(yè)務,現在開有4家分店30多名員工。”
“以前,賣房者很牛、很強勢。現在好多了,起碼能坐下來跟你商談,證件也比以前齊全了。”常保軍說,像任何一個行業(yè)一樣,經過10多年的成長發(fā)展,房產中介進入了調整凈化期。
調整凈化期
“拼房源、拼服務、拼效率,小中介在逐漸趨于劣勢,晉城房產中介市場將會出現強者越強、弱者越弱的局面。”常保軍認為,無論如何,中介最大的責任和義務都是“如實告知”。
常保軍說,市場在變,國家的法律、政策也一直在調整?傊,國家的監(jiān)管越來越規(guī)范了,行業(yè)會得到進一步凈化,規(guī)范之后加強團隊建設,業(yè)務量自然會好起來。
“未來,一二手房會聯動銷售,這是個趨勢。”靳名南認為,隨著“樓市”不斷降溫,開發(fā)商自然要通過各種渠道來消化資源,而房產中介是個很好的分銷渠道。
“現在,開發(fā)商不再固定地養(yǎng)銷售人員,只在樓盤銷售時,尋找代理公司。代理公司前期會有策劃、有預計,但中間會有變化。所以,開發(fā)商還會分銷一部分給房產中介,相當于一個銷售小組,只是在大盤子里做一部分業(yè)務。”靳名南分析道。
大數據時代,房產中介自然也要搭乘互聯網。房產行業(yè)走在前面的是門戶類網站如新浪樂居、搜房等,里面有關房產新聞、政策、樓盤、裝修等一應俱全。其次是以房源為主要內容的專業(yè)找房網站,給百姓以更加專業(yè)的形象。第三是細化類的網站如寫字樓網、別墅網、租房網、一手樓盤等。最后一類就是各個中介公司自己的網站,基本上都以本土化網站為主。
有業(yè)內人士指出,無論是傳統(tǒng)中介機構“擁抱”互聯網,還是互聯網企業(yè)“插足”中介市場,又或者是傳統(tǒng)中介機構、互聯網企業(yè)各自抱團求變,都意味著房產中介機構之間的競爭顯現出白熱化趨勢。
“房地產有很強的地域性,交易非常繁瑣,需要專業(yè)人士來做。所以,房產中介永遠不會消失。”靳名南認為,未來的房產市場,需要越來越精細化越專業(yè)化的經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