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 盧科 7月26日,德耀晉城第六屆“晉城好人”授獎儀式舉行,來自高平市的郭峰榮獲“晉城好人優(yōu)秀代表”。這位身著筆挺軍裝,胸前掛滿軍功章的三級軍士長,入伍19年來始終堅守在訓練保障一線,磨爛筆頭鉆研新型坦克,磨穿鞋底維修故障裝備,磨破嘴皮傳授戰(zhàn)斗技能,逐步成長為精駕駛、通維修、會授課、能組訓、擅革新的“坦克兵王”,充分展示了軍人的忠誠和擔當。
從火頭軍到坦克王
見到郭峰之前,記者曾無數(shù)次在腦海中想象能被稱為“坦克兵王”的軍人,應該是怎樣的形象。但見面后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這名皮膚黝黑,身材消瘦,盡管已經(jīng)脫下滿是勛章的禮服,依舊筆挺坐在椅子上的38歲軍人,最吸引人的是那雙充滿自信與力量的雙眼。
郭峰,1979年5月出生,1998年12月入伍,現(xiàn)為中部戰(zhàn)區(qū)陸軍兵種訓練基地一大隊教練營三級軍士長,負責全營裝甲裝備技術工作。“你可能不知道,我剛?cè)胛榈臅r候是在炊事班,是一名炊事兵。”采訪的初始,郭峰就給我們爆了一個大料。
從很小開始,郭峰就有個從軍夢,高中畢業(yè)后,他瞞著家人偷偷報名參軍,直到接兵干部家訪時,年過半百的父母才知道兒子的想法,盡管有些不舍,可還是希望他到部隊后能干出點名堂,當一個好兵。 “那年走之前,爸媽就一句話:‘到了部隊好好干’,而我也做到了這句話。”
剛到連隊時,郭峰被分到了炊事班,成為一名炊事兵。“從炊事兵到‘坦克兵王’,這中間的跨度有點大。”記者開玩笑地說。“沒錯,炊事兵就是火頭軍,平常也就是做飯炒菜喂豬,但干一行就愛一行,我去炊事班第二年就被評為優(yōu)秀士兵,第三年入黨,后來當上了班長。”聽著這擲地有聲的話語,看著他充滿自信的眼神,記者似乎明白了這個兵王是如何煉成的。
在郭峰當兵的第四年,基地機構職能調(diào)整。為了更好為部隊服務,他主動申請擔任助教,從此便與坦克正式結緣。
“坦克兵有‘三乎’,土乎乎、油乎乎、黑乎乎。”郭峰展開自己的雙手,黝黑的皮膚上充滿了老繭,他笑著告訴記者,別看訓練場上鐵甲轟鳴十分威武,但實際上,坦克兵是個苦差事,“特別是到夏季,坦克內(nèi)溫度常常在40度以上,上車桑拿浴、下車日光浴,你不知道我們這行基本都有腰肌勞損、腎臟結石等職業(yè)病。”而這份工作他從2002年開始一干就是15年。
執(zhí)著創(chuàng)新練就過硬本領
在郭峰的履歷里,有這樣一段:熟練掌握3代坦克4種車型8項專業(yè)的駕修技能,攻克12個訓練保障難題,總結32種應急修理辦法,完成7項技術革新,創(chuàng)新10項教學保障方法。看著這一串數(shù)字,我們很難想象,普通文化水平的他是如何練就的這一身絕活。
“怎么說呢,咱的性格就是如此,坦克一天沒修好,我就飯也吃不好,睡也睡不好,非得第一時間把問題弄清才安穩(wěn)。”剛轉(zhuǎn)為坦克兵那一年,為了練習技術,訓練間隙別人休息時,郭峰就開著坦克練習或向技術骨干請教問題;訓練保障中,他利用倒班間隙跟學員兵坐在一起,認真聽教員講課;坦克回場后,他悶頭鉆到駕駛艙練習手腳協(xié)調(diào)配合。
說到這里,郭峰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:冬天的一個晚上,他被一個問題難住,左思右想不得其解。“問連長去。”郭峰邊想邊就鉆出被窩,竟忘了此時已是晚上12點多。被吵醒的連長剛要責備郭峰,一看他只穿著秋衣、秋褲,在樓道里瑟瑟發(fā)抖,頓時沒了脾氣:“你小子就知道問問題,也不看看時間。”連長給他披上大衣,耐心地為他講解問題,一直到把他徹底弄通為止。
為了練就過硬技術,郭峰不僅執(zhí)著,還很拼命。2009年,當從部隊借來的99式坦克運到基地車場,郭峰興奮得一蹦三跳。那些天,他幾乎把坦克當成了家,鉆進坦克“肚子”里摸這摸那,邊看邊記。在一個雪后的下午,氣溫驟降到零下十幾度,郭峰正在坦克里為弄懂計算機操作問題入了迷,手被凍在炮塔門把手上卻渾然不知。等回過神來,他發(fā)現(xiàn)手已經(jīng)動彈不得。沒多想,郭峰一咬牙狠心,“刷”地扯下一塊皮,等鮮血滲濕了稿紙,才感到鉆心的疼。
就是靠這種拼命精神,他熟練掌握了3代坦克4種車型8個專業(yè)的使用與維修技能,對坦克底盤、儀表等百余技術參數(shù)爛熟于心,先后編寫了15個課目二十余萬字的新裝備教案,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月默畫出我軍最新型坦克全車2000多條電路圖的奇跡。在基地官兵中首批取得了99式坦克駕駛特級、修理高級證書,成為唯一獲得國家和軍隊聯(lián)合頒發(fā)的裝甲車輛駕駛員最高級職業(yè)資格證書,13次在上級比武中奪冠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坦克兵王”。
一切為了打仗為了打勝仗
對軍人來說,最大的職責就是打仗,最大的要求就是打勝仗,這一點對于身處后勤保障單位的郭峰來說,同樣十分重要。“我就給你們講一個事例,以前咱們部隊有個科目是高速通過土嶺,目的是對敵方工事進行攻擊。以前訓練時都是慢慢開上坡,慢慢跨過去。但現(xiàn)在不行了,因為在實戰(zhàn)中,坦克一慢就會成為對方靶子,被敵人攻擊,對坦克作戰(zhàn)極為不利。所以,現(xiàn)在這個科目要求所有學員必須以高速直接沖到坡頂,并以高速越過,最大程度模擬對敵火力點攻擊。”
這個看似細小改變的背后,是一次次駕駛著幾十噸的龐然大物轟然墜地對身體帶來的強烈沖擊,是一次次對于坦克速度、角度、操作方式的全新嘗試。“你們根本想象不到,一輛幾十噸重的坦克騰空而起摔倒地上是什么感覺,我第一次就一個感覺:眼睛真的看到了星星。”
2010年夏天,一輛99式坦克“趴窩”在訓練場,因沒有專用航吊實施野外搶修,只能將坦克拖到修理車間。坦克重達數(shù)十噸,且無法轉(zhuǎn)向,不足500米的距離,郭峰和戰(zhàn)友用牽引車從晚上8點一直拖到夜里12點。那天晚上,郭峰雖然身心疲憊,但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無法入睡,他一直在思索,平時尚且如此,戰(zhàn)時又該如何?“能否探索利用牽引車野外吊裝動力艙進行修理的技術呢?”第二天,郭峰便向裝備處領導說出想法。處長一聽就急了,善意提醒道:“這項技術在軍區(qū)旅團以下裝甲部隊都沒有實現(xiàn),風險極高,弄不好就會發(fā)生嚴重事故。”其實郭峰心里也有一些猶豫,稍微出現(xiàn)一點閃失,自己受處分事小,主要怕裝備會有重大損失,單位也要受牽連。但強烈的使命擔當、新裝備訓練等不起的嚴峻形勢都逼著他不得不去冒這個險。
經(jīng)過深入研究,縝密思考,他用極其詳細的工作方案說服領導后,帶領6名技術骨干成立攻關小組。經(jīng)過反復試驗,郭峰和他的攻關小組在全區(qū)裝甲機械化部隊,首次實現(xiàn)了99式坦克動力艙野外吊裝,并將教材規(guī)定的4小時操作時間縮減到1小時,填補了我軍坦克駕駛專業(yè)培訓的空白。
采訪中,郭峰告訴記者,作為一名軍人就要有血性,就要有敢于破除影響和制約實戰(zhàn)化訓練積弊的銳氣和膽氣。多年來,郭峰破除11個不符合實戰(zhàn)化要求的習慣訓法,成功排除1300余次訓練險情和裝備故障,填補3項全軍空白,5次主動承擔并圓滿完成全軍和軍區(qū)新裝備示教示訓等重大任務,充分展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攻堅克難、敢打硬仗的血性擔當。
一個普通士兵的堅定信仰
郭峰是三級軍士長,相當于營級軍官,并且在全軍也是非常稀少的。但對于這份榮譽,郭峰只是笑笑說,他與現(xiàn)任營長同歲且同年入伍,比現(xiàn)任教導員大2歲、早1年兵齡,盡管履行副營長職責,但從不放松自我要求。“兵齡再長咱還是個兵,是兵就不能忘了本”。
這么多年來,在擔任過郭峰所在營連主官的25名干部中,有的兵齡沒他長,有的沒有當過戰(zhàn)士,但郭峰都能自覺擺正位置、積極配合工作,從未與干部紅過臉、頂過牛。盡管代理過排長,擔任過連隊技術員、甚至營技術員,履行過副營長職責,但他從沒有因為兵齡長、資格老而“耍大牌”,始終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要求自己。
在技術上,郭峰始終秉持“一人精不算精,人人精才算精”的思想。長期在一線保障,郭峰深深體會到,集體的力量最強大,作為一名老兵,有責任把全營戰(zhàn)士都帶成過硬的骨干。有一件事讓郭峰記憶猶新,那是當助教的第一年,大隊請廠家?guī)煾稻S修車輛。師傅修車時,總是把郭峰這些助教支開,請教問題不是遮遮掩掩,就是“賣關子”。當時他就想:我要是有絕活,決不藏著掖著!為把全連戰(zhàn)士的素質(zhì)帶起來,他把自己摸索的修理技巧,革新的維修器材,毫無保留拿出來共享。
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19年來,郭峰在訓練場上奔波37000多公里,培養(yǎng)出2000多名戰(zhàn)斗骨干,帶出53名班長、18名特級、一級坦克駕駛員,所帶班排6次榮立集體三等功。
采訪結束時,郭峰告訴記者,這次能被評為晉城好人是他的驕傲,他將在部隊繼續(xù)努力,為祖國獻力,為家鄉(xiāng)增光。